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一名考生自述:得知我要上北大,母亲却选择跳河自杀

2019-08-17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人最常用的要挟方式,便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高考结束,孩子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原本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在重庆的李女士看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女儿刚刚高考完,极有可能被北大录取,但是这样重要的事情,女儿居然不和我沟通,所以才一时想不开…” 被民警从江边救起的李女士这样说道。

1. 孩子,我给你包办好了一切

网友写过一个描述中国式父母的段子,曾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钢琴课。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7岁:我给你报了考前突击班。25岁:我给你报考了公务员。27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可是替孩子选择好一切,结果往往没有那么美好。

“7岁,孩子学会了逃课。15岁,孩子学会了泡网吧。27岁,孩子丢了工作躺在家里啃老。”父母为孩子做的选择,最后变成了和孩子之间的斗志斗勇。不管是现在流行的“虎妈猫爸”,还是古代的“慈母严父”,我们总是规定父母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却忽略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

2. 为什么啊?因为我是你爹!

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林永健和儿子林大俊的一段话,成为了网络上的一段热梗。在排练节目的时候,孩子不听话,林爸爸便非常严肃的告诉孩子:排练了,这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事情!不料儿子回复:你是魔鬼吗?林永健听到这话,脸一沉,秒回了一句:我是你爹!

相信许多人在看到此段的时候,都不禁哈哈大笑。但是欢笑过后,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话,为何能引起大家的集体捧腹?

因为“我是你爹!”这样的话,不仅从林永健口中说出过,更是从千万中国父母的口中,输送给过自己的孩子。这句话,还代表了父母不可挑战的“权威”,其中的潜台词分明是“我说/做的,就是对的……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该乖乖按我说的去做!”

3. 越控制的父母,孩子越“叛逆”

“家住泉州的辛女士,30岁辞职参加高考,只因为想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她的母亲收走了她211大学的毕业证,不让她考研。在面对采访的过程中,也她一直在强调:母亲性格太强势,从没有和她商量的时候。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句台词,曾戳中无数子女的心:“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父母就要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过,我们想做什么。”替孩子包办一切,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去年,一则“北大高材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写万字控诉长文”的消息震惊了许多父母。文中提到,这名四川学霸为了远离父母而考上北大,甚至留学美国,也是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

在15年前,还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神童,17岁就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后却被学校劝退。据说,他的母亲一路陪读至大学,甚至在读高中的时候,还亲自给他喂饭。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

“握紧的沙,却流逝得越快。”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只会触底反弹。许多父母在担心着孩子的前途,孩子的命运的同时,也在给孩子一步步地套上枷锁。

台湾作家刘庸曾在访谈中说到,自己绝对是个中国式的家长,在孩子十八岁之前,对儿子的事情都要事无巨细的过问,儿子甚至曾对自己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

但是,后来在儿子毕业的时候,刘庸对儿子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飞了。” 真正懂得付出的父母,都知道在合适的时候,得体的退出。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938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