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从教三十载,带过十三届毕业班,小说获阿来称赞。科大附中曹勇,又A又飒!

2020-11-18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大学毕业的时候,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现代汉语》主编廖序东教授在他的留言簿上,引用现代作家鲁藜的诗句勉励道:“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赵江滨写道:“从山的怀抱挣脱,再一次撞人山的怀抱。人生划过了一个漂亮的弧线,也许需蕴含着一个完满的结局!”

1991年从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毕业,至今在中学执教近三十年的他,时时铭记恩师们的教导,投入山的怀抱,把自己当作泥土,就像他在诗集《纯情经典》所写的川北农民一样,在平淡的日子里,默默无闻,诚挚执着,耕耘在教育这块广阔神圣而又荆棘载途的土地上,以真心引领学生,用热情拥抱教育,怀虚襟钻研业务,成就着学生不断灿烂的人生,也丰富着自己渐渐逝去的岁月。

- 教师整体情况介绍 -

曹勇,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带过十三届高三毕业班,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三年,曾担任过语文教研组长和语文备课组长。先后获得过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和“高考取得显著成绩的语文科教师”等荣誉称号。

所带班级高2004级4班曾获“成都市先进班集体”称号,个人也曾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在校级、区级和市级赛课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先后有二十多篇论文发表、获奖或刊载于专业著作。指导学生在省级、国家级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所教高1996届学生王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择校记》,被阿来称赞为“填补基础教育长篇小说空白”。

- 教育理念 -

勤乃天道之酬,补拙之方

在所有的现代教育理念之中,曹勇老师最执念于“勤乃天道之酬,补拙之方”这句朴素而深刻的至理名言。他认为虽一个“勤”字,却是以人为本,尊重主体价值,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思维,坚持开放教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人的一生在于勤,勤乃立身之本。

勤之可贵,乃客观规律,是为人良方;

勤之可贵,让你实现梦想,体现价值,活出尊严;

勤之可贵,使你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充满智慧;

勤之可贵,不仅是一种处世大智慧,更是一种难得的担当。

做人,就要做一个敢于向自己的懒惰开战的勤奋之人,方能无愧天地。

自古圣贤皆如此,成由勤勉败奢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乃成一代“诗仙”;“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陆游遂为“亘古一男儿”;“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方能“文起八代之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厥有“红楼”;“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誉“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奉为“伟大的发明家,人类的恩人”。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之初,知为零,思为空,不受教育终无功。何乃教育功夫,勤苦是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难胜天之大任,难得天之酬报。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很多人消费至上,享乐为王,崇尚自我,活在当下,一怕吃苦,二怕受累,沉不住气,静不下心,耐不住寂寞。岂不知“肯吃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你以为岁月安好,那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们这个社会,不缺乏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缺乏的是勤勉苦钻的奋斗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古今中外,伟人名言,历历在耳,振聋发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勤苦,勤能治愚,苦能成才,人间奇迹,勤苦创造。想要改变人生,请从勤奋开始。

- 从教感悟 -

01

咬文嚼字 以求甚解

中国文字意味无穷,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中国文学绚丽多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一字一词一世界,一言一语一天地。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由于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决定了中学语文是一门主观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

/哈姆雷特插画/

正因如此,中学语文很容易让一些人误解或曲解为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说还有理,说了却无理。但这些人可能不知道,不管一千个还是一万个,毕竟都还要是“哈姆莱特”。

有鉴于此,曹勇老师认为,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面对教材内容,一定要咬文嚼字,以求甚解。你只有殚精竭虑,苦心孤诣,才可能品读出那“一个”后面的“一千个”,才可能判断出那“一千个”的孰优孰劣,才可能咂摸出这个过程的无穷乐趣和无限精彩。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孜孜汲汲“一桶水”,岂乃一朝一夕功。只有长年累月自主地深入,才可能游刃有余自如地浅出。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经常有一些人认为语文好像学不学都一样,比如高一的学生完全可以做高考语文题,甚至可能得高分,数理化就完全就不可能。这就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不能成为不学语文的借口。试想同样的分数,就能代表同样的文字功底,同样的文学素养,同样的文化底蕴,同样的审美情操……咬定青山不放松,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不唯分数论高低,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不畏分数遮望眼。

02

积跬累步,以致千里

关于积累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太多精辟的定论。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说:“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现代伟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欧阳修靠着“马上、枕上、厕上”的日积月累,成为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李时珍借着行遍大江南北,阅读大量古医籍积累起来的医药资料,花费近30年的时间写出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本草纲目》;马克思凭着1500多种书籍的阅读数和100多本读书笔记的存储量,写成了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全部发展过程的《资本论》。

各种学识的提升,各种能力的培养,无不是从积累开始。大凡那些酷爱学习的人,无不有着丰厚的积累功。哲学上说,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上的飞跃。成功离不开积累,积累可以开阔视野,富足精神,积累可以增强文化品位,提高人文素养。

虽说成功需要积累,但积累也需要智慧,且更需要毅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养成善于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从教案课件到教辅资料,从纸质文本到电子文档,从文字表格到图片视频,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迁移,从一己之得到众家之长……分门别类,归档留存,铢积寸累,日久年深,你一定会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和喜出望外的收获。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积累史”。

03

探究创新 以为师表

教育的实质就是创新,新课改越来越强调创新教育,注重让学习者拥有创新能力。脱离了创新的教育,都是无效的教育。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至圣孔子,在《论语·为政》里就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方可为人师表。高屋建瓴、切中肯綮地阐明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温故只是前提,只是手段;知新才是归宿,才是目的。不能知新,不能为师。当然知新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要知新首先得温故。前面讲的咬文嚼字、积跬累步,对语言文字的深入领会,对教学理念的的全面把握,对教材教参的精准解读,就是必做的“温故”功课。

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就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教学设计要彰显创新思维,教学过程要展现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要生成创新成果。

当今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便捷,但要处理运用好信息,创造出新的价值,却也并非易事。高明的厨师,绝不是高明在食材的获取上,而是高明在厨艺的精湛上。

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言:“教师要学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要加强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要创新教学方案,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创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创新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04

重研强培 以长补短

如果说咬文嚼字、积跬累步是修“内功”,那么重视集体教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就是修“外功”。《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教学,就是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语文教学难免时时会有歧多路惑、无所适从之感,但如果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同行相轻,师心自用,那最终只会绠短汲深,难达涯涘。

教学是一门非常讲究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多彩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学又是一个极其注重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它每天都在变化发展。重视教研,积极参培,广泛听课,踊跃参赛,可以取长补短,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总结教学经验,减轻教学负担,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05

开展活动 以促学趣

有人说:“生活的边际就是语文的边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文的阵地,绝不仅仅是传统单一的讲授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最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

新课标规定:“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具有前瞻性的开放教育理念,其科学性和人文性对当今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仍然具有重大意义。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以活动促兴趣 , 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语文活动的外延非常广阔,有课内活动,有课外活动,形式不一而足。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诗词朗诵、戏剧表演、作文竞赛、书法比赛、电影欣赏、知识竞赛、踏青记游、专家讲座、创建文学社团、开展选修课……

当然语文活动的开展,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活泼有趣、轻松愉快,而忽略教学实效,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因此,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必须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教学方案,特别要考虑活动作用和活动价值的落实,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统一,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踊跃参与,更要取法课内,得益课外。

-教师兴趣爱好 -


01

体育运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早已见诸哲人睿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曾言:“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中国早起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亦云:“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裨之有?”热爱生命的人,无不是热爱运动的人。旅游、骑游、运动会、城市野望、篮球比赛……现代教育,更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论从职业角度,还是从表率角度,教师都应该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注重体育运动,从个人角度可以强壮体格,健康生活,增长智识,提升修养,文明精神;从家庭角度可以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尤其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增进家庭成员间感情和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稳定;从国家角度可以强盛国力,提高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声誉,和谐社会风气,有效调节社会感情,化解社会矛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02

文学创作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教书、读书,如果能不断地“下水”作文,那么不仅能为自己寻找到一处精神家园,而且也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古人也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自己“记录”自己,才是真实的个体生命的历史。

工作近30年以来,曹勇老师在《中国校园文学》、《做人与处世》、《中学生读写》、《中国煤炭报》、《广元时报》、《青年知识报》、《中学生学习报》等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20多篇;被各类文集收集和在各种层次获奖的文章有20多篇;在网易博客、腾讯微博、新浪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博文也有100多篇。

10多年来,曹勇老师仅仅在以前的腾讯微博上就发了400多篇(则、首)。

勤于笔耕,敏于思悟,利于教学,这些文章是他教书生涯的真诚记录和忠实见证。

03

诗歌朗诵

曹勇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要用自己的声音感动自己”,声音是上苍赐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声音能传达出人类各种丰富的情感。

诗不仅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更可以诵。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将诗歌的丰富情感和隽永内容,充分表达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而且对朗诵者自己语感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叶圣陶所言:“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语感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教师节的庆典上,也无论是在学生毕业典礼上,还是在喜迎新春的舞台上,我们总能听到曹老师热情洋溢、富有韵律、铿锵有力的诗歌朗诵。

04

唱歌听歌

读大学期间,曹勇老师就曾经参加过“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一曲张明敏的《一剪梅》,至今记忆犹新。参加工作后,在学校工会和年级组织的活动中,也多次一展歌喉。尤其喜欢刘欢、蒋大为和费翔等演唱的一些经典老歌,这些歌曲不仅歌词优美、朗朗上口,而且旋律动听、感情浓烈,百听不厌,历久弥新。除喜欢唱歌之外,他更喜欢聆听一些古典轻音乐。他认为无论你人在何地,身处何时,只要你被这些经典乐曲所包围,那飘拂的旋律,定会抚摸你每一寸的肌肤,浸入心田,使你神清气爽,你就会消散所有的疲乏困窘,放下所有的是是非非。

柴可夫斯基:“音乐是一个忠实的朋友、护神和慰安者”。好的音乐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她会净化我们的灵魂;好的音乐是一缕明媚的阳光,她会照亮我们的前程;好的音乐是一股和畅的惠风,她会温暖我们的人生。

- 学生说 -

①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现就职于成都市体育局,高2000届学生江川,曾在其发表于四川省一级期刊《中学生读写》(1998年第四期)上的《老师素描》一文中,这样写道:

“第一次见到他,就给人一种极严肃认真的印象。他个子不算太高,身子也不十分结实,但干事总是精神抖擞,挎着大步子,刚毅有力,充满信心,仿佛随时在告诉人:我一定能成功。就连我们也深受感染,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总爱穿一件浅色花纹的短袖衫、一条黑白相间的短裤和一双很旧但擦得锃亮的凉皮鞋,即大方又得体。偏分的黑发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茶色的镜片射出一道威严的目光。别看他平时不苟言笑,但讲起课来却全神贯注,极为认真。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捶胸顿足。从没有呆板凝固之感,让人精神亢奋。总之,他就是这样一位严肃、随和、聚精会神的人……”


②毕业于泸州警察学院,现就职于广元市公安局,高1994届学生母雪龙,曾在其发表于《广旺矿工报》(1997年53期)上的《怀念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

“接手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曹,刚毕业一年,很有激情和才华,他的思维很敏捷活跃,他的情绪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听课的同学,我们学语文的兴趣更浓。因为喜欢写作的缘故,我跟他了更多的接触,我们一起谈写作、谈人生、谈别人想谈却不敢谈的人和事。他丝毫不掩饰地向朗诵着他自己的诗文,那样地投入和激动,我时常被他的情绪感染着。我们成了朋友……”

③毕业于西南交通技术学院,现就职于成都地铁有限公司,高2015届学生刘有欣在华西中学微信公众上,这样写道:

“不是我作为你的语文课代表才这样说的,是确实是,你是我见过脾气最好的老师,哈哈,你走路、做事,总是风风火火,非常快,提前祝你教师节快乐……”

- 家长说 -

①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择校记》作者,高1996届学生王刊的父亲,曾在1994年春节期间给曹勇老师的书信中,这样写道:

曹老师,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我(孩)子半年以来的辛勤培育。愉快的春节您一定过得及(极)愉快!自去年开学不久的一次见面后,以后就无机会了。那次我讲王刊在初中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向老师作了介绍,同时寄托了很大希望,这期以来,他确实有了一定进步,这作为我们当家长的,很感兴(欣)慰。

王刊的将来——升学问题,不得而知。家中而今只有他一人读书,我们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希望他将来有所建树,给他讲的这个道理已是三番五次了,看来他从内心决心去搏一搏。可他在实际(行动)上,这期上课却不专心听讲,我想这势必会影响他将来的前途,望老师来期给予严格,我想在老师的配合下,来期一定会转变的……”


②现就读于川大中文系,高2018届学生郑世恒的妈妈,曾在华西中学微信公众号和曹勇老师的个人微信上,这样说道:

“高中教学难度大,高中老师们,谢谢你们的努力。我的孩子说起语文老师——曹勇老师,上课很有激情,他很喜欢这位老师,虽然说这话很长时间了,我可一直记在心里。谢谢老师,再接再厉,(你们努力)找到孩子们学习上的突破口,——孩子们那些题型项目有上升空间,让语文难提分的瓶颈问题得到改观。我相信老师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谢谢曹老师!”“……因为他爱文学,同老师教学特点有关,还有老师说话诚恳,谈到实处。我感觉出老师的师风,(所以愿意)多交流,我发发感慨……”

③一位未曾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曾在华西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曹老师践行了自己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教好学、读点书、写些文字的理念,学校和社会都需要这样的老师。”

- 专家说 -

段增勇(四川省教科院语文教研员):“与曹勇老师接触也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了,我们曾一同战斗在成都中学语文第一线,由于相互之间对语文教育有着共同的喜爱和追求,彼此之间也有较多共同语言。感觉他为人热情直率,质朴坦诚,言谈之间充满激情,昂扬奔放。富有教育情怀,善于思考,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个性鲜明。上进好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与同行的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希望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砥砺前行,扬鞭策马,为成都中学语文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海桑

83962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