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驻村扶贫教师马浩:“努力改变他们的生活”

2019-01-03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我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从民族自治县出来,想去民族自治县扶贫,这就是我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三桷垭乡扶贫的初衷。”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辅导员马浩说。

image.png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2018年1月,当马浩收到关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派赴木里县扶贫的文件时,他主动请缨,于3月4日收到通知前往木里县参加扶贫培训。

image.png

马浩主要负责驻村工作队日常生活安排、信息编辑、资料撰写以及电脑相关的一切工作。每月搜集民意情况,解决问题,每月按时参加党建月会,参与村两委村民大会。

“扶贫工作不仅仅只有眼前的安排,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迎接每一项利民政策。”马浩说,异地移民、藏区新居建设、精准扶贫大排查、清卡行动、贫困退出验收,包括村上的一切事务工作,所有关于建卡户和贫困农户的工作。“我们驻村工作队没有具体的分工,只要工作来了,我们就开始做了。”

扶贫工作没有大小之分,马浩出现在任何岗位上,化身成为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是统计员、文员、民政员、宣传员、后勤人员、护林员、农技员、甚至还是炊事员。“冲在扶贫第一线,我责无旁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制作“爱心餐” 助“幼苗”茁壮成长

由于三桷垭乡地广人稀,分布稀疏,当地形成了特殊的教育方式,每个村开设幼儿教学点,每个村参加幼儿教育的学生数量不一定,办学条件艰苦。三桷垭乡有一所中心校,囊括了小学部、初中部,由于学生均来自各村,交通条件较为艰苦,当地采用“上课10天,休息4天”的模式。“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条件,生活不易、学习不易,来之不易,他们更加珍惜。”马浩说。

image.png

“驻村工作队日常开饭地点不定,有时在村部,有时在农户家里。有一次我们在村房开饭时,看着幼教点的儿童均是带饭到幼教点吃饭,便去看孩子们吃的什么,一股心酸涌进心头,难以形容。每个人都只在保温桶里装着一个菜,有的是土豆丝,有的是腊肉,有的竟只有一个酸菜汤,一个个正值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吃的东西竟然如此单一而且缺乏营养。” 马浩说,“我们随即便叫到老师,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吃饭,并重新为孩子们做了一顿饭,同时,向老师询问学生的营养餐问题。”老师回答道,因为幼教点较为分散,所以营养餐均是分发到各个家长手中,由于交通条件受限,孩子们吃的东西只能是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自此以后,只要我们在村上,孩子们都随我们开饭。”马浩说。

在脱贫的路上,不能让一户掉队

“村部网络信号不好,到目前为止打电话还存在问题。我为了收一个文件走到山上最接近对面乡的地方;为了打电话回家里,在大风呼啸的夜晚瑟瑟发抖;我们驻村工作队时常在外,步行成了我们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尽管山路崎岖,尽管漫天黄土,我们仍要做到每月看望建卡户两次;我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吃了一颗马蜂蛹,过敏三个月,至今仍有痕迹;我曾连续1周吃土豆和四季豆,不知肉味;我从一个不曾进出厨房的人变成了一个人人称赞的炊事员,即便是在村民家里也需要我来做饭;这些等等,历历在目……”马浩说,所有的困难在看到村民生活的艰苦后烟消云散,当他看到当地人民因为脱贫攻坚而改变的时候,心里的动力也就足了。

“三月初到岗,就单边的路程来言,要使用4种交通工具,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发展缓慢,同时也造就了当地的原生态条件。”马浩所在的扶贫乡镇近年来在交通上的投入十分巨大,通乡路、通村路均已实现全面覆盖。道路的畅通改变了当地的风貌,家家户户忙于房屋的重建、异地搬迁,都在今年搬进了新房。然而路程的遥远导致了造价的高昂,本地与外面的东西互通不足。每年盛产的经济作物花椒、核桃均卖不到合适的价格;无公害的猪肉、羊肉、牛肉无法销售。

image.png

2018年4月,马浩与驻村工作队前往成都白家菜市场,针对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产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并与白家菜市场洽谈农副产品外销方案。商家对木里县现有的特色畜牧业及部分特色产物,特别是对木里藏香猪颇感兴趣,表示愿意进入木里县与县政府进一步洽谈农副产品外销方案。10月,马浩主动联系外界商家,寻找物资捐赠,根据当地产业情况,策划了一次产品推广活动,将村民的蜂蜜收集起来,通过驻村工作队进行销售。针对三桷垭乡的各种情况,开辟网络市场,集中开发集体经济体系,带领群众致富。

“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能只是在这两年带领大家脱贫,或者寻求资助帮扶,那只是杯水车薪。我们真的应该做的是雪中送炭,带领大家走向奔小康的道路,并且不能让一户人掉队。不仅在脱贫攻坚期间他们能脱贫,同时也要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奔小康。”马浩说。

十年之期 不忘恩情

“十年前的汶川地震,我正在桑枣中学,当时的地震那么突然,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那种强烈的震感,当时我不是北川人,我现在的身份证上写着北川羌族自治县。” 马浩的家是在地震后被划到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地震后的一呼百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家乡的建设在短短几年后完成,全新的北川屹立在永昌镇,5A级旅游城市是我从未想过的,这是来自社会的帮助,来自党的扶持。”

十年后,马浩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已经工作了近两年。“我愿意支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木里县工作了4个月以后,我再次遇到了我们北川人民。同样是因为扶贫,我们走到了一起,相遇在木里,报答曾经帮助我们的社会,实现我们的价值。”马浩激动地说道。

驻村半年以来,马浩凭借着“适应能力强”、“工作能力优秀”、“吃苦耐劳”等优点得到当地村两委以及乡镇相关负责人的一致好评。“我有一句座右铭始终鞭策自己:‘竭己之所能,成己之所及。’扶贫的9个月以来的生活是我至今最艰苦的时光,磨砺了我的意志。”马浩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融入了村子里,谈及这近一年的工作,他认为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山区的生活即使艰苦,但是那也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马浩说,“我想尽我的能力去改变他们的生活。回报社会,实现价值,我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是我也付出过。扶贫攻坚中,只有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才能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实现脱贫攻坚。”

文章转自:中国网,编辑 魏杰。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王爽

3745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