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什么时候所有的中国小孩才能像日本小孩一样自己上学和放学?

2019-08-25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我同学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他的朋友带着孩子去日本工作,小孩子被安排在当地二年级上小学,每次朋友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很奇怪日本的小孩子,无论多小全部自己背书包上学,没有家长接送,即使是离学校远的,也自乘公交车上下学。但朋友担心自家小孩子自己上下学不适应,就一直接送。

一个月后,当地两名警察来敲门,进门敬礼后就问:“请问,女士,我们当地的治安有什么让您担心的吗?”朋友一愣,说:“没有啊,治安挺好的。”“可是,为什么您一直接送孩子上下学呢?我们的治安真的如此之差,我们真为此感到愧疚,真是对不起您了,让您担心了!”两名警察发自内心的愧疚和道歉令朋友十分感动。

之所以,日本人放心让小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原因在于:

一、日本有良好的交通秩序,无论是车还是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在大街上,人们过马路极少有像国内这样乱穿马路的,大家都走斑马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坐公交车自觉有序排列上下车,如果有老人和小孩子,大家会自觉礼让并适时帮助。另外车让人成为共识,车主只要发现前方有行人,都会默默地停车等待行人到达安全区域再开车走。

而国人的交通秩序不得不令人堪忧,骑电动车闯红灯的,牵孩子走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的,车不让行人的比比皆是,在这样混乱的交通秩序下,在这些大人的影响下,谁又敢放任自己的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呢?

二、日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规则教育,并且大人也遵守规则,整个社会秩序井然,不用担心因社会秩序混乱而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国人的规则意识一直以来很难建立,乘公交车上车时,必然挤上一番,接送孩子时,同样要挤来挤去,很少有规规矩矩排队的。试想在这样混乱的秩序下,我们怎么敢让孩子自己上学、放学?

三、在日本,人们都自觉热情地帮助老弱病残者,因此小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家人不用担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身边会没有人帮助和照顾。

而在我国,国人的冷漠已然成为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的坚冰,老弱病残者遇到麻烦,人们惟恐躲之不及,一个“老人摔倒在马路上无人敢扶”的社会,谁又敢把自己弱小的孩子放于社会中独处呢?

现在,我们中有很多人是对日本没有好印象,只有一说日本说,就会遭到某些人一顿谩骂,其实真正的爱国应该是努力让我们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社会环境更加美好,应该勇于改正自身上的不足,而不是抱残守缺,夜郎自大。

日本的历史并不光彩,在国际上也曾臭名昭著,但是日本的优点就在于他们善于学习别的国家的优点,唐朝时期我国强大,礼仪诚信之邦,经济、文化影响力居世界之首,他们就甘当小学生来学习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而当欧美强盛之时,他们就又转而学习欧美国家的制度和文化。并且学以致用,正是因为善于学生他国优点,才使日本弹丸之地得以如此发展。

另外,日本对教育的重视世界著名,对下一代的教育也以严格著称,教会孩子独立是他们生存的第一课,因此日本小学生自己上学、放学,除了因为当地良好的生活秩序,还源于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即使我们也希望国内的孩子能自己上学、下学,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不但不能放手,还要更加精心的照顾,丝毫不可以放手小学生自己下学、放学。当中国的经济文化极大发展,国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极大提高,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与人之间热情、互助、友好之时,我们再试着对孩子放手吧。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日本的幼儿园的令人惊叹的细节……

1、各种大大小小的包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们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包括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等。

经过两年,妈妈们都可以驾轻就熟,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地分门别类。试想日本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小编突然想到,各种收纳大神都是来自日本。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因为从小养成了分类收纳的好习惯。整理自己的东西虽然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但是中国的父母连这些小事也都“代劳”。殊不知,这样的“代劳”往往也阻断了孩子自己学习成长的道路……

2、大人接送孩子,空着手

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那些各种大大小小的包都由孩子们自己肩背着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为什么?对比在中国,接送孩子都是家长们帮孩子拿包的,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更多一些呢?

日本皇室尚且如此,就更别说日本平民的生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也许就是日本教育当中想要表达的事情。

3、自己动手脱换衣服

对于2~3岁的孩子,每天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从不伸手帮忙。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儿园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两三岁开始的训练,让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

突然想到以前某外媒说中国的孩子有很多是“高分低能”,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低下。长时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操心是对孩子的好。日本父母有时候的“袖手旁观”,反而可以塑造孩子。

4、运动会没有个人冠军

不到1岁的孩子入幼儿园,也要参加运动会。1岁不到的孩子哭着拼命向前爬,这样的场面还是有点打动人的。

运动会,只有团体赛,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没有胜利的个人。强调参与,不鼓励相互对比。

日本人的团体观念很强,认为自己只有在团体之中才有自己的价值。很多运动项目都是需要大家合作才可以运转起来。这样的教育更不容易培养出来唯我独尊的小皇帝。从小就懂得,和别人互相协调才可以取得成功的道理。

5、完全混班教育

在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特别明显。

中国的家长更喜欢“小班制”的教育方式,不希望其他的孩子“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学习。其实,这样的想法,也直接的阻断了孩子们融入别人的机会。走入社会时,会更加的难适应。

6、教育孩子“笑”和“感谢”

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问幼儿园到底教什么?

答案却只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

还教什么?

还教学会说谢谢。

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最漂亮。幼儿园三年间,孩子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同样在进步,而收获都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知足,知道知足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都说幸福是一种能力,从小有这样的教育。想必,长大成人之后对世界的理解会更豁达和平和吧。

7、日本幼儿园重视“食育”

在中国,幼儿园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日本更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

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快乐又充满想象力的童年,从充满爱的便当开始,吃了还想吃,也不愿意浪费。吃饭之前日本人都会说一句“我开动了”,吃完饭之后,会说“谢谢款待”。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

8、断食培养自控力

日本的断食文化,据说起源于日本佛教,传至今日,日本国内仍然有大量断食疗法的机构存在,可算是一种盛行的排毒、减肥的养生方法。

在日本,除了备孕、减肥、有慢性疾病的人会断食以外,有健康意识的中产阶层,也会定期奔赴坐落在风景区的断食疗法机构,排毒疗养,调节身心,连孩子也一起去。

虽然断食排毒不会饿,但是孩子要忍住馋,就很不容易。日本人认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这都是自制力、韧性的绝好培养。

培养自己适当的忍耐能力,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能够经受的住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机会都会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所讲的也许就是这长期的等待和忍耐。

9、大便习惯,从幼儿抓起

日本幼儿园里有“大便教室”,老师扮成“大便先生”到各个学校登门授课,告诉孩子们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还带着孩子们用粘土做各种形状的“大便”,告诉他们:哪种大便健康,哪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等等。

在1岁半就开始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孩子专用的厕所,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方法。

1岁半,自己擦屁屁。而在中国,我们有多少孩子小学一年级大便还不能自理,难道是日本的娃娃更聪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确的教育却可以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10、寒冬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刚入园的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而日本妈妈说起这事,答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就是让他们得病的啊。

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日本的父母从小就不让孩子多穿,目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使在冬天也很有活力地在玩。

冬季的耐寒体验可能是让很多中国家长目瞪口呆的一项。一到冬天恨不得让孩子批条棉被在身上的中国家长,一定不忍心让孩子“受罪”吧!说是“受罪”,其实也是对孩子的锻炼。

对比日本的幼儿教育,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为了孩子们能成为未来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长们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而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却连面试也需要父母陪,一杯水也不会倒,椅子不能放齐,离开时电灯不会关,受不了工作压力,浮躁而轻易跳槽,眼高手低。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社会化成人与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协和对抗过程,通过寓教于乐与严格培训的方式,将更为优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社会性格和整个民族的个性。

文章来源:网络,没有联系到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2910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