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成都七中跌落神坛,除了某网红事件,还有哪些原因?

2019-06-26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700分以上人数,成都七中全校42人,败于绵阳中学全校49人。大家纷纷感叹:20年前处于绝对霸主地位,让人忘尘莫及的成都七中,怎么被绵中这所新秀(历史也就50来年吧,即使在绵阳看,也远短于南山和三台中学)超越了呢?精英教学的成都七中,精英不如绵中。这不是最大的笑话吗?

我觉得,根源就在于成都七中始终坚持小而精的办学路线。为了保持升学率,每年坚持招很少的学生(林荫好像也就一千来人吧)。这里不谈产出比,只讨论未来几十年这种小而精路线会带来的恶果。

1. 我记得林荫成都和外市的比例好像是8:2。大量想入七中而不得的优质学生,转入绵中。这是自毁长城,给绵中留够了壮大的空间和生源。实在难以想象,七中这一招是怎么想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喂养绵中,绵中不变大才怪。试想,假如七中林荫加高薪,招他6000人,至少一半放全省招生,哪有绵中平分秋色这一说?

2.小规模教学的学校在综合实力,学校名声方面会吃大亏。国内的中科大,美国的加州理工莫不如此。加州理工实力超凡,就是因为规模实在太小,在美国人心里,难以和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大学并立而成为第一等的高校,屈居二等。国内的各大知名理工大学,最近20年纷纷筹建医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就是在拼命往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路线转。这是他们嗅到了风声。绵中历任校长也是敏感之人,抓住了机会。很遗憾,七中历任校长,无动于衷。

3. 世人往往忽略产出比,忽略高分比,只看最终人数。就好比联合国五常,绝不会找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多的瑞士、挪威来当。当综合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其吸积效应会遮蔽人均值。

4. 七中深层次原因在于过于高估自己地位,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有被超越的一天,这是典型的躺着数钱的思路。是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国营单位,最常见的思路。也是造成无数国营企业亏损、垮掉的思路。

5.现在看,绵中超越了一点点,似乎不多,但就像双星吸积系统,一旦某一方强一点,从对方的吸积就不可逆转了。可以参考绵阳内部各大高中的生态。30年前,南山绝对第一,绵中最多和台中争绵阳老二的位置。20年前,高中改革开始,绵阳各大中学开始竞争。10年前,绵中胜出,优势不大。现在,绵中把南山吸干一半,把台中吸成干尸。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7349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