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四七九毕业的学生 在社会上到底混得怎样了?

2018-09-28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本人成都土著一枚,生于此长于此。运气好,从小学到大学勉强都混到了成都本地基本算数一数二拿得出手的学校,而我最好的几个朋友也都是中学同学,所以生活圈子也大多是这些所谓“名校”毕业生构成的。

作为在“名校”一路读过来,后来又在教育行业干了十来年的人,看到有帖子在讨论没上四七九娃娃的出路,也来凑凑热闹现身说说曾经是四七九娃娃的出路。


1

还是从我自己说起。80年代小学混的是当时最俏的龙江路小学,而且在那个时候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现在想起来,学区房在那个年代就存在了,但当时的人根本单纯得没有炒学区房这个概念。

我家本来划片区是没资格上的,托我亲姨妈在龙江路教书的福,占了个教师子女的名额进去了。当时同学里面,大概50%都是龙江路小学背后到大学路那一片老旧平房的住户,放现在的话,房价随随便便肯定是炒到3W以上。

小学6年是我学生生涯最风光的6年,成绩好会来事,尽得老师欢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保送7中稳了。

没错,当时升学还有保送一说!但没想到十拿九稳的事,就偏出了那剩下的一种状况。

2


我毕业那年龙江路小学保送7中好像是20来个名额(当时应该是全成都保送7中最多的了),我偏偏保送考试失了水准,考了正好被刷下来的那一名。

这下全家瓜起了,之前完全没有做过第二种准备。保送失败最坏的结果就是分配去上河对面的那所中学(名字都记不得了,现在好像被盐道街合并了,反正是口碑很不怎么样的学校)。

就在我家托了关系准备让我上盐道街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我班主任帮我想到,我市三好学生有1分的加分奖励,之前大家都觉得我稳考没问题,根本就没想去加这1分,没想到最后成了救命的1分。

3


凭这1分,我挤掉了高我一位的同学搭上末班车进了7中(不知道被我挤下来的同学人生会因此而被改变吗?是变好还是变坏?)。

老实说,当年龙江路小学虽然名气大,但学生质量一般,我印象中超过50%同学都只是去了普通的中学,包括河对面那所,放现在的五朵金花应该是不可想象的事。

90年代初,刚进7中印象最深的是确实牛人多。当时好像大部分的同学也都是各个小学保送进来的尖子生,还有一部分是艺尖生体尖生,旁边空军部队的娃儿人数也不少。

我初中耍得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东郊子弟校保送来的,家庭条件一般,但人聪明。在小学风光无限的我,在班上也就混个中等偏上。当然,初中时也开始进入叛逆期,心思已经不完全在学习上了。

对于当时7中的老师,说实话,因为没有比较,所以也没有特别的感觉是好是坏。与现在相比,当年也算是个纯真年代了,学校里面的坏境没有什么复杂的,偶尔跟同学打个架,已经算是最高级别的冲突了,男生在校外抽烟,也是罪大恶极的叛逆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学校里面完全没有攀比,我和大部分的男生都来自普通家庭,但个别男生和很多女生,明显家里经济条件好出一大截,但基本上大家也都能和谐相处。


4


当然,也许这是因为7中整体校风确实还不错的原因。初中三年叛逆了两年半后,面临毕业,又走了盘钢丝。中考又差两分上7中高中的线,而我所有的朋友全部考上了,而且没记错的话初中留在高中的比例至少超过50%。

准备灰溜溜打包走人的时候,又被运气眷顾了一回。初中在7中的管乐队滥竽充数了三年,没想到就这个微不足道的贡献,居然还能有直升本校加分的待遇。又一次踩着狗屎进了7中高中。

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7中高中的话,只能是“我服了”。虽然还在叛逆期的我注意力都在足球、音乐、小说上,对学习和成绩没有那么在意,但经过中考筛选留下来的那帮学生和补充进来的外校生,真的叫我见识了什么是学霸,尤其是一些来自大足、宜宾这些地方的同学,真的让我不由自主地叫一声猛将兄。

7中高中的老师、竞争和学习氛围明显比起初中来升了一个级别,所以我和我几个初中升上来的好朋友,在学习上一下就掉在了后1/3之列,以至于在高三最后一学期,被老师以“再不努力就只能去上斜对面的学校(川大)”为理由,强制拉到家头去交钱补课。

但意外的是,经过两次升学考试差点滑铁卢的我,居然高考人品爆发,考了个意料之外的好成绩,被当时火的不行的电子科大一系顺利录了。

于是在电子科大传说中最好的系混了四年,毕业后准备了一段时间留学,后放弃,进入四川电信干了段时间后,又阴差阳错换到教育行业干了十来年。

这些都不是今天说的重点,带过不提。

5


现在我最好的几个朋友,还是从初中7中开始的那几个,更大范围的同学圈也不时有联系。更巧的是,我两个好朋友的老婆,一个是4中的一个是9中的,正好印了标题那句话479娃娃的出路。30尾声近40的人了,大家混的如何?

还是先说我自己,阴差阳错进了个非大学专业的行业后,混的还不错,虽然现在又尝试转行,但这十来年也算是奔了个小康生活。


我最好的几个7中出来的朋友和他们的老婆,基本干着正常的白领工作,或在体制内安分地混到了科级,有一两套房,饿不死也富贵不了。保持着联系的更多同学些,各有千秋,很多移民在国外,也有做生意发了的,也有混到某省会城市副市长了,更多的是跟我们几个一样,默默无闻自得其乐活着的,也不排除个别潦倒困顿的。

但大家一个共同的感受是,7中?多么XXX的记忆啊!XXX的形容词因人而异。真正进入社会后,小学和中学带来的影响几乎忽略不计。在生活和工作中,谁会关心、谁会看得出来你是7中还是17中毕业的?

如果我说读所谓的“名校”没有什么意义,会不会被炒学区房的打死?不过我并不会这样说,在写这篇帖子的时候我也在想,作为一个混“名校”出来的人,和在教育行业干了十来年的人,“名校”对我来说有意义吗?我觉得答案还是肯定的。

中学决定你的交际圈


学校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辈子的生活和交际圈。相信不止是我,很多人这辈子最好的一些朋友,都是中学到大学的同学,而7中学生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家庭环境,我相信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在中学里面拔尖的。我的朋友们都是正直单纯和有趣的人,虽然大家在经济和事业上没有任何可以相互提携的“用处”,但作为朋友,无疑在互相影响到对方,都过着正直单纯和有趣的生活。

中学影响你的人生态度


虽然我从中学期就是个叛逆的人,虽然很多普通意义上的光环、荣誉和标准,我都试图去漠视,但现在让我回头去看的话,说老实话,我觉得这一路的“名校”经历,无疑对塑造我的性格和处世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大部分应该是积极的。

抛开“名校”对未来职业、收入、仕途等物质层面这种带有强烈概率性和不确定性的东西外,我反而觉得在精神层面上的意义,更大更重要。

我偶尔也会想,等我的女儿到了读书的年龄,我会怎么对待她的教育?肯定的是,我不会强迫症附身般地让她一路做我的校友,我也不会花个几百万去买学区房。但我肯定会让她去读她能力可及的最好的学校,即便不是五朵金花、479。

因为我觉得去争取最好的学校,对她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教会她去憧憬一些东西、去奋斗一些东西、去珍惜一些东西、去遗憾一些东西。对我来说就够了。

个人乱弹,管中窥豹,有失偏颇,各位且当笑谈。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4476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