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周洪宇:不尊重教育规律,越努力越摧残人

2018-09-26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陶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要培养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而且这种培养是从人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去考量和测评的,绝非单一看分数排名高低、看课业成绩好坏。这也是今天的教育改革值得借鉴的方面。

周洪宇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1

陶行知当年提出的问题有的现在更尖锐了


 

记者:陶行知先生当年提的教育问题现在还存在吗?

周洪宇:陶行知先生所处时代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比如现在国家每年拿出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教育投入,当年的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到今天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陶先生提出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束缚学生的自由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比以前还要尖锐。

记者:陶行知先生当年是怎样对待这些问题的呢?

周洪宇:在陶行知所处时代,应试教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会考制度上。对于此种完全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教与学,陶行知深恶痛绝。1934年6月1日,他在《生活教育》杂志发表《杀人的会考和创造的考成》一文指出: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同年7月,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主张“行知行”。这是他关于学习过程认识的升华,也是对会考制度见“知”不见“行”的有力回击。

 

有意思的是,陶行知应邀到南开大学去演讲,适逢河北省会考。他了解到在会考的69个学校之中,南开中学男校考列第18名,女校考列第37名。当晚他和南开校长张伯苓一见面,便向他道喜并专门做诗一首:“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请问贺客贺什么?贺您几乎不及格。倘使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反对以考试论英雄,反对应试教育,提倡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认识多么深刻!

 

陶行知不看重成绩,不看重分数,他真正看重的是南开认真的办学态度和学校精神。他认为,正是南开在教课之外,相当注意学生整个的生活,不把学生当作书呆子教,成就了南开精神。陶行知给当时应试教育开的药方正是“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重视“行”,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从实践中学习,再返回实践。

 

不考课业,那考些什么功课呢?他主张考以下内容:一、农事或土木工操作;二、智慧测验;三、常识测验;四、作国文一篇;五、三分钟演说。陶行知在办教育的时候明确表示,投考的学生必须有农事或土木工经验,方才有考取的把握。这是一项重要的资格,这两个条件完全没有的人不必来考。凡是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的都最好不来。这样一来,直接把应试教育下的人挡在了门外,形成了手脑并重的教育导向。

 

2

不尊重教育规律,越努力越摧残人


记者:现在一到暑期,补习班就铺天盖地,这也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相悖?

周洪宇:是的,暑期就是让孩子休息和玩的。把学生当成学习机器,导致学生比放假前还累,难道正常吗?现在看来,陶行知先生当年批评的学生变成“拼命赶考的机器”等问题比以往更尖锐了。

他当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现在看来也有参考价值。陶先生提出“六大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为此,陶先生疾呼:“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解放儿童的时间,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教育。现在,我们的家长、老师、社会能不能把暑假的时间还给儿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很多人“束缚儿童时间”的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陶行知用尊重学生天性的“生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培养出了数名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大批政府部长、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现在的灌输式教育,把家长、孩子、老师搞得都很累,可累而无用。不尊重教育规律,越努力越摧残人。

 

记者:陶先生提倡建立怎样的教育?

周洪宇:陶行知先生不仅发出了“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的疾呼,而且提出了检验教育成败的基本方法:1、校内师生及周围人民的身体强健了多少?有何证据?――强调教育要注重体魄的锻炼;2、校内师生及周围人民对于手脑并用已经达到什么程度?有多少是获得了继续不断的求知欲?有何证据?――注重手脑并用;3、校内师生及周围人民对于改造物质及社会环境已经达到什么程度?有何证据?――强调一所学校应该是一个文化的高地,对周边形成思想和精神的引领……

 

可见,陶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要培养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而且这种培养是从人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去考量和测评的,绝非单一看分数排名高低、看课业成绩好坏。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不也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吗?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2976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