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2019年高考大纲可能有哪些新变化?快看考纲修订汇总+考向预测!

2018-09-23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每年的高考命题,都是依据两个权威文件来进行的。它们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少有人目睹其真面目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的全称是《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的全称是《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那么,这两本基本长得一模一样的“神秘文件”,到底有什么异同呢?

1.考试大纲一般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同学,别说你不知道教育部考试中心是“神马”机构!它就是个神一样的机构~),主要介绍当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并提供示范题型。

2.考试说明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全国卷命题)或各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的考试院,依据高考考试大纲制定的更为具体的考试内容说明。考试说明一般是由各学科命题组的老师编写的,可以看做是对考试大纲的详细解释。

3.每年高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一般在当年1月初出版,都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指针。

尽管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还没有出来,但目前的复习可以参考2018年、2017年的大纲和说明。尤其是前年的高考考试大纲,经历了近5年来的最大一次修订,对今后两三年的高考命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今天,学习哥结合过去两年高考大纲的修订和考试说明,带领大家“温故知新”,对2019年可能出现的新的命题趋向进行预测和分析。当然,在2019年考试大纲发布之后,届时学习哥会针对新考纲和考试说明进行深度解析,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记得及时关注“高中生学习”微信公众号哦!(关于如何具体使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复习,详细指导见本文的最后一部分。)


近年来《语文高考大纲》的变化


1.完善考核目标,体现素养导向。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中关于四个层级考核能力目标的表述有较大变化。

关于识记。表述变化为“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关于理解。表述变化为“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关于分析综合。表述变化为“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关于探究。表述变化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目前,语文《考试大纲》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

2.选考变必考,增加阅读量。

从2017年开始,语文《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适度增加阅读量,有利于考查信息时代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古代文化常识。

近年的《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学,重在认知、理解和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明确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热点预测



2019年高考语文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1:关注高考题型变化,提升能力层级训练。

理解性默写题、文言文断句题、古代文化常识题、成语“六选三”题、材料填充题、构思框架(思维导图)题、任务型材料作文题是近几年渐次出现的新题型。新题型的出现指导高三复习乃至高中教学,旨在通过考查引导考生注重语文关键能力的提高,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从高考语文的能力层级来看,位于D级的鉴赏评价能力和位于E级的表达应用能力将会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侧重点。鉴赏和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复习应考中尤其要注意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的训练。

建议2: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将更加全面。同时考纲还提出要适度增加阅读量,因此高三学生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学生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建议3: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考纲将古代文化常识特别列出,要引起高度重视。以2017年高考看,全国一到三卷的第五题都是集中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从最新政策信息的的导向来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还有可能出现在古诗鉴赏和语言运用材料甚至是作文材料中。所以考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近年来《数学高考大纲》的变化



四、在整个考纲的修改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增加对于数学文化的考查。

有关中华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已在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教材中多处体现,如《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阅读材料《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高中数学必修2》中的探究与发现材料《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案例中的秦九韶算法与更相减损术,及割圆术;《高中数学必修5》的阅读材料《海伦和秦九韶》、《九连环》;《高中数学选修2-3》的探究与发现材料《“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等。

考纲中此处的变化,可以促进师生在数学教与学的活动中,对于中华民族的数学文化和数学史的了解与感受更加深刻,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可以更加到位,此类考题,可能在尊重出处的需要下,引用原文,但一定会做出意义的解释,在读题和理解题意上不会给考生造成负担。

2019年高考数学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2019年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建议1:回归课本。

近年来数学考试大纲对于数学的修改部分中指出在能力的考查上增加了基础性的要求,这就提示考生在一轮复习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基础上,适当降低复习难度,抓好抓牢基础题,夯实基础,拿严拿准拿稳基础分,以一般题为主,狠抓通性通法的训练,少练或者不练偏题、难题、怪题。

建议2:注重知识的广度。

现在很多考生把自己平时复习的重点放在了单个知识点、单个专题的难度上,而忽略了知识的广度,这就会使得自己在后期的复习上遇到瓶颈,因为知识的广度很大程度上为我们解决综合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注重知识的广度,实际上是考生在大一轮复习要做的重点调整之一,考纲修改中明确指出要增加综合性的要求,这就为我们指明了综合性的重要地位,也是从侧面在提醒广大考生,注重知识复习的广度,当然也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建议3:注重知识的网络化。

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但并非是机械的识记知识点和模仿操作,核心应当是形成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复习过程中,务必在学生知识脉络的形成、知识结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联系、方法上的迁移上多下功夫,让知识结构网络化,把数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线,汇成面,尽力和高考要求对位,处处体现各知识板块间的相互综合性。

建议4:加强定时练习、抓牢考练质量。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平时的做题训练和考试做题的目的、意义是不同的。平时的做题训练所承载的更多、更全面。通过平时的训练达到巩固复习内容,培养做题习惯,训练数学思维,促成思维品质的目的。而考试做题就是为了有效的得分。其意义在于,通过考试暴露复习当中的不足,为后期的复习备考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信息,吸取经验教训。

很多学生平时只顾着刷题、啃题,不注意做题时间的控制和做题效率的要求,忽略了对应试的训练。从而导致在考试中的种种失误,得不到应有的分数。因而,平时的复习中,应该要求考生一定加强定时练习、抓牢考练质量。其次还要注重做题过程、步骤的标准化,每一年高考中的判卷标准中都时刻提醒我们做题标准的重要性,这样不至于在非知识点上失分。


近年来《英语高考大纲》的变化


语法填空题的题干说明部分进行了完善。将原有题干中的括号去掉。将语法填空的题干部分的阐述改为:阅读下列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这样的改动可以更加清楚的指导学生在练习题型时的思路:语法填空题所填内容只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提示词,主要填写一些语法功能性的词语,这种情况就只能填写一个词。第二种是给提示词的情况,是根据所给的提示词写出正确的形式,此种情况可能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的词的情况。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提示词类题和纯空格类的题的比例在2017年出现了6:4的情况,这说明,语法填空题的考点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语法填空这一题型的逐渐成熟,纯空格类题呈现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题目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

2019年高考英语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1: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从近年来高考改革趋势及英语语法试题命题的走向来看,“基础、常见、实用”这六字方针是语法试题的命题原则。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常见和实用的语法题目的训练,注重梳理。高考语法题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知道,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平时要对语法中的疑点、难点做好记录,并配合典型的语法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要牢记“题不在多做,而在精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语法填空题的备考建议是,要加强知识储备能力,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储备。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对考纲所列出的3500词的记忆与复习,灵活掌握单词的拼写、词性、搭配及词义的拓展,要特别注意常考动词的特殊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情况。语法知识方面尤其要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连词的选用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比较级的正确使用等,当然介词、代词、冠词的基本用法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建议2:语篇训练要多做并限时做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复习的主线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是新课程标准、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七选五、写作等。

根据高考改革,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题限时的要求,应限制在30分钟内读完3+1(3篇阅读+1篇七选五)篇短文并完成10+5(10道阅读+5道七选五)道小题的选择。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教材,平时也要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做给提示词类的题时,首先要分析句意和句子的结构,确定空格处该填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还是其他词类。如果要填谓语动词,要考虑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以及主谓一致的问题;如果需要填非谓语动词,则要准确判断应该用哪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若是词性的变化,那就要考虑空格处应填的是形容词、副词还是名词等。纯空格类题目的特征是以虚词为主,而且只能填一个单词,包括介词、冠词、连词等。

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根据句意和逻辑关系,做到意义完整、逻辑通顺、形式正确。为此,考生在备考阶段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语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建议3: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在做完限时阅读后,建议将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对文章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语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交际背景,而且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猜词,推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并带动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复习,形成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事实上,孤立的单词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清楚。

建议4: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大量阅读,另一方面离不开反复地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平时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背诵一定篇数的经典范文,并在此基础上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考生应该加强审题的训练,熟悉英语的五种简单基本句型,写好英语简单句。背课文和范文佳作,并且模仿其中的高级表达,学会使用这些高级表达来润色自己的文章。熟悉和了解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以及得分档次。加强书写的工整和美观。

总之,高考越来越注重考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考生应针对高考的特点和考纲的要求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并重。在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强化词汇,句子的基本结构,以及长难句的分析。针对考纲中列出的24个语法项目要逐个梳理,重点突破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连词、介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复合句的使用上。对构词法和成分分析也不可忽视,增加词汇的储备、提高解题能力。二轮复习时,要建构知识网络,按照高考题型有计划的专题专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高考英语试题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导向,就是提倡英语学习当中不要过分钻研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而应更多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考生一定要在语言运用和写作部分,多下功夫。


近年来《物理高考大纲说明》的变化




2018年高考物理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1:基础知识要扎实,一轮复习最关键。

建议2:思维方式要适当发散,不能仅仅局限当前的方法和思想,也应该去关心当下的前沿技术,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来源。

建议3:计算能力要加强,多动手算,少拿计算器。2017新课标1卷几道题计算量较大,但题目本身难度却不大,很多学生到此都望而却步。

建议4:平时上课笔记一定要记,隐含很多高考考点与题型,譬如选择题14题、16题、19题、20题在平时上课都曾出现过类似图像或问题。




近年来《化学高考大纲说明》的变化


2019年高考化学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一:依纲据本重基础

依纲:

从全国历年高考题看,每年的高考题绝大多数的题目都在考纲界定的和能力要求内,特别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覆盖考纲要求的全部知识点,扎实的对照考纲进行复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据本:

高考命题并非无迹可寻,研读历年试卷不难发现试题往往源自教材。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好好的回顾重温教材,对有效的消除知识盲区有很大的帮助。

重基础:

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里面最基础的两层,在今年和往后几年的高考命题中都会有明显的体现。所以抓住基础就是抓住化学的命脉。

建议二:多练多想多总结

多练:

高三全年的学习中,练习是复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的标准。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

通过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对于记忆的要求逐渐淡化,更多的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好。特别是高考常见的考法、经典的题型,每一种类型的解题技巧,善于通过整理平时做错的每一道题,形成错题集,经常性的回看,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

建议三: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物理跟化学的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近年高考理综卷的一个典型的特点。这种考查方式典型的反映了考纲中提到的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及综合应用。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度要求较高,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新高三同学应该逐步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训练掌握完整基础知识的能力。在暑期或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充分复习高一高二的基础内容,并适当提升相应内容的训练难度,打造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部分就是地基,非常重要,做的好,整个高三年的复习就事半功倍。记,然后提炼成体系。

第二、训练信息整合的能力。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完善大概在寒假前后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整合知识点的各种考法。适应知识体系上的各种变化方式。

第三、训练知识迁移及综合应用的能力。以接近高考题的模式充分训练,熟练掌握高考理综的各种新颖的考查方式。特别是难题模块的攻克。在全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全卷涉及计算的部分占了23分的分值,分值比例高,体现了化学作为理科学科的学科特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生物高考大纲》的变化


目前生物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为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选考内容为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其中选考内容为二选一。



2019年高考生物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近两年的高考生物命题形式类似,往常“生态与环境”这道必考题逐渐淡出了命题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侧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题,并且此题的命题方向也比较灵活。此次命题,不仅注重对考生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且对其侧翼的知识链接也比较强,一如既往的要求考生要有较高的文字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因此也使得试卷对不同能力的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观察近几年的全国卷生物试题会发现,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而考生的失分往往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或“懂了”但不能正确地表达。

因此,在复习时要夯实基础,注意主干知识的积累,理顺知识脉络,全方位覆盖所有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

(1)明考纲读教材,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某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建议2: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生物学科思维的培养

在平时复习时,尤其要加强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上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仅在课堂中的学习是做不到的,因此在课后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


相关阅读:【政/史/地】近年高考大纲原文+修订原因


近年来《政治高考大纲说明》的变化



2019年高考政治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1:对于大纲的修订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强调了“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学生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在复习和选择做题时都要揣摩这一新要求的用意。比如在教材中《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就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一下。

建议2: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一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

二是要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建议3: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都十分关注能力考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此外,一直以来政治学科都十分注重时事热点的把握,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紧跟热点时事。


近年来《地理高考大纲》的变化








2019年高考地理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1:巩固基础

紧扣主干知识,以自然和人文协调、人地协调为主线,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做到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白彼此之间是如何影响的,注重各种图表的积累,要做到心中有图。自然地理复习关注原理;人文地理应注重深度及整体答题思路;区域地理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尤其要重点训练从图表提取信息并解决的能力。

建议2:勤于总结

注重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善于总结错误的知识,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对于高考试题要典例精做精析,熟悉高考题的脉络,总结自己的答题思维模板,进行活学活用;同时建立一个积累本,把我们在考试、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一时未想起的口诀,公式,答题模版,总是记不住的知识点,都可以整理在这个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对错题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的错,对不熟的知识反复记忆。

建议3:注重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思维建模,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注重题目的每个细节,练题过程提高语言表达逻辑能力;强化主干知识在现实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建议4:关注热点

对于社会热点加强关注,并将热点与区域地理相结合,重视图表信息深度剖析,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核心素养。


近年来《历史高考大纲》的变化



2019年高考历史最新政策信息&复习建议

建议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复习 

①中国古代主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②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③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生活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及其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

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⑤教材所涉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分类集合复习。

⑥当代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建议2: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

1、 抓“点”:即坐标,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

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有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串“线”: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古代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点”有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这构成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 铺“面”:即某一时期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可以总结为:一是巩固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三是完成过渡(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四是民主法制建设(《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双百”方针、教育方针等)。

4、 织“网”:即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建议3:在文明史观统领下,“中外关联”、“领域结合”

1、注意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角度进行复习。如复习希腊罗马历史时,应侧重在雅典民主和罗马法律上;复习孔子思想时重点放在“仁”上,因为“仁”对于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有积极影响。

2、“中外关联”是指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复习。近年学科内综合大题从这个角度命题的频率非常高。

3、“领域结合”就是阶段特征,即某一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所反映的阶段特征。

4、从新的史学视角下复习:

①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比较。

②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文明对东西方科学技术不同发展道路的影响。

③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结果的比较。

④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的原因,以及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联系。

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政体形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⑥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方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和影响。


建议4: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

1、关注周年历史事件。如中华民国成立、一二八事变、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九二共识、古巴导弹危机、哥伦布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欧洲联盟条约》签署。

2、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型社会等。

建议5:演练真题,提高能力

(1)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对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译文及一些外交文献,这些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文字进行专项训练。

(2)进行语言表述能力方面和知识迁移能力专项训练。

(3)在进行训练时最好采用高考真题作为载体,因为真题是最接近高考的,真题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 。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考生把考试说明上的内容全部吃透,那么在高考时就会得心应手。

但绝大多数考生不会用考纲和说明,即使用的人也走进了一些误区,作用并没有得以真正的发挥。

下面对考生存在的误区,先作简单的分析:

一、从《说明》本身来看,它具备一定的价值,很多考生也清楚这一点。可是其自身的特点很难对考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1.由于《说明》基本上都是概括性文字,涉及面很广,考生看到之后觉得好像“蜻蜓点水”,读起来枯燥,做起来不好入手。

拿到《说明》之后考生也都觉得它很重要。可由于《说明》的特点和考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解读,一段时间的“新鲜感”过去,就变成一本普通的资料了,考生甚至觉得还不如一本普通教辅资料有用。

2.考生普遍迷恋方法性的资料,面对考试说明的“政策性”“方向性”内容,考生没有能力意识到。

二、现实中多数考生是这样“使用”《说明》的:

(1)把《说明》简单看做一本知识清单。

只要是《说明》提及的知识点,那就是高考的必考点。随便把这本书拿过来翻阅一下,觉得上面提及的知识点就和书本《目录》部分差不多,很多学生觉得没有新意,这些都是学过的东西。还有考生看到知识点,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很简单。

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讲,觉得只要把这本书提及的知识点背会,一切问题就解决了,结果整天背诵,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误区。一方面,《说明》并非要求学生都能把它们背诵,另一方面高考命题以能力为主,背诵的东西不一定能用好。尽管很多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背诵了一遍,但效果并不好。

(2)过多把精力放在“变化的内容”上。

高考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包括《说明》也是。很多人对《说明》中不变的内容没有更多关注,觉得每年都一样,换汤不换药,而是更关注一些新鲜的东西,也就是变化的内容。但由于高考命题内容和形式都追求“稳定”,变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很多考生在这些方面被局限了。

(3)把它当做“单词表”,但是缺乏坚持,往往很难把单词都过一遍。

多数考生觉得英语学科《说明》中单词部分分量足,决定在高考之前好好的把单词熟悉一遍。结果开始计划记单词,刚开始的时候都能仔细记忆,甚至仔细的查阅词典,可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很少有学生坚持下去。一方面是毅力的问题,另一方面记忆单词的方法没有改进,效果一般,所以很多学生很难坚持下去。

(4)对待《说明》中的习题,仅仅停留在“对错”的层面。

很多老师叮嘱考生要好好对待《说明》中的例题,结果一些考生迫不及待的就想把所有题目做一遍,但很多学生做题的时候,局限于把题目做对就行。很少去研究题型的特点,研读题目后面的分析,以及评分标准部分,局限于把做题的对错上。最终很多题目都被成为“走马观花”。

如果考生这样使用《说明》的话,那么效果很可能不好。那么——

三、考生应怎样使用《说明》才有效?

1.在阅读使用考试说明时,不仅需要彻底搞清楚高考的考试内容和难度要求,还需要拿出课本,把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上一一找到,查漏补缺、落实到位。

2.认真对待题型示例。这些题目大都标注了难易程度,可以使同学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其最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避免考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偏题、怪题和超出难度的题目上。

3.拿到2018年的考试说明后,要对其仔细研读。大家目前的复习只能依据2017年的(因为2018年的要等到明年1月份才会出版),所以每年的新变化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对于那些删除的考点大家可以不用关注了;对于考点拆分与合并也不用太在意,因为大家都已经复习到这些考点了;但对于新增的考点大家一定要特别关注!小到名称的变化,大到知识点的关联,都要紧紧抓住,新增考点将极有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除此之外,往年命题率较高的知识点仍然需要我们重点把握,要做到新考点、高频考点一起抓。

4.每年考试说明的发布不仅意味着考点的变化,它更带有时间节点的含义。每年发布之时,就意味着大家一轮复习接近尾声,要开始新一轮的复习。第二轮复习要特别关注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概念与观点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观点与依据之间、观点与意义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按章节进行复习的同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模块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于交叉的知识点要做好总结,有助于更好的架构自己的知识点框架,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力争做到有重点、有系统、有效率。

5.建议大家,明年1月前的大一轮复习一定要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计划执行,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不要太重视别人的进度。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9701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