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校 · 我的名校

此“门”不堵,“寒门”学子将更“寒”

2018-07-09 来源: 成都名校客户端-成都名校网

补课

小磊哥说

我们的教育存在一种现象:随大流补课。

一些家长见别的孩子上了补习班,怕自家孩子会落后,将这种危机感直接转化为:逼着孩子上补习班。

其实,这些家长也是被“大流”逼的,动辄就是数十万的课外培训,是普通家庭无力承担的。

对于这种现象,曾担任校长的一线教师说:钱铺起来的教育,只会让寒门更寒。

1

现在各地中小学基本都已放暑假了。理论上说,暑假开始,学生的快乐自由多样化远离“书本”的生活也就拉开了序幕。

然而,事实上,学生并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

几乎清一色地被家长不惜花大钱送到校外“补课机构”“培训机构”进行“补课”或“艺学”,继续“外延”着校园里的“室内”生活。

这已成为当前教育一种单一令家长愚乐的风景。

一学期以来被书包压歪身子的学生才离开校园,转身又被“逼”进宽敞明亮带空调的商用教室,“园”-“室”二者迅速实现无缝对接,学生无断档地又开始了“学习大补”的生活,不乐意地开始吃着校外老师给自己做的各色各样的“主科小锅饭”。

这种情况,城市(尤其是“线”靠前的城市)的中小学生,几乎是“全员参与”,形成了一道铺天盖地公式化的城市“文化”风景线。

2

“补课”,近年以来,已被教育主管部门严肃“叫停”“喊打”,并保持了“亮剑”的高压态势。可以说校内一线老师置若罔闻.以身试法的已很少了。

一是因为老师“天然”的都是很“听话”的人,在法纪面前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是老师平时就已经很劳累了,假期是个“休养生息”好时间,他们疲惫的身心都需要休息调养;

三是因为违法要付出沉重代价,他们认为得不偿失。

老师都变“老实”了,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这只是堵住了“补课”的一扇“窗”,还有“培训机构”更大的“门”仍在敞着。

“门”敞着,不光丝毫没耽误学生进“补课”的“屋”,反而单位时间内的涌入量还更大。这种情况,怎么办?

学生进“补课屋”和进校园内的教室,情况是存在千差万别的:

“补课屋”朝南开,家长无钱莫进来!而教室就是学生纯净“裸学习”的地方。家长没钱进不了“屋”,兜里如果就几两碎银子,也同样是进不来的,那得成打的“老头票”。

3

去年,有一位望子成龙有钱的家长,为了孩子“成龙”:仅高三一年就向“培训机构”分两次交了12万元辅导费。孩子平时学习穿梭于学校和培训班之间,忙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

有一次儿子没按时回家,爸爸就找到培训班。见儿子正趴在桌子上睡得呼呼的,脸上都硌起麻子窝了,口水顺着桌子淌。

爸爸恼羞成怒: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不是在浪费爸的血汗钱吗?

结果,儿子当年高考连“本”也没沾上,气得爸爸与“机构”大吵大闹起来,要求“机构”退钱。

但当初协议签得好好的,白纸黑字很清楚,并且按过的手印还鲜红的,“机构”能退钱吗?不是开玩笑吗?正如“机构”负责人“理直气壮”说的:

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你儿子不争气,没考上,怪不得我们,我们只管结婚的事,还能管着生不生孩子吗?

为了孩子“补课”,一年花去“12万”元,委实有点多。家庭就是再有钱,钱也不是大水淌来的。

但跟着大鱼拉破鳃,这样可把普通家庭给擦刮毁了:水涨船高抬的,一般家庭一般水平的“补”,费用也得3-5万元。就这,对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或农民工家庭来说,也是很“要命”的。

要知道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一年到头不出意外地挣,毛利也就是五六万元的事,但这些钱不能都为孩子上学花呀,生病养老日常人情开支,就不问了?

更何况现在家庭上学的,一个孩子的越来越少了,如果再同时负担两个或三个孩子上学,哪个家庭能扛得住?

我朋友的孩子,在本市一所重点高中上学,到这个暑假开始为止(今年暑假补课费10000元已交过了),两年下来,共花补课费近7万元。

与其交流此事,朋友气得直骂娘:

日它奶奶的,这个世道教育太坑人了!你不补,别人家孩子补,孩子跟不上班咋办?平时挣俩钱都砸给这些龟孙王八羔子了!

4

今年的高考已尘埃落定。网上报道,一项统计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传统意料:各地的文理“状元”,“寒门”(纯农村学生)占比很少了。

这是一个明显的危险信号,也是多年来“钱教育”发展运行到一定程度“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正如北大高材生刘媛媛演讲所说的:“寒门再难出学子”。

刘媛媛虽然是出身“寒门”的“学子”,但她生活学习的时期,只是刚踏上“钱教育”的边缘,处在“量变”的初始阶段。她是一位“先天”和“后天”都很优秀的个案“寒门漏网之鱼”。对于大众化的“寒门”而言,钱肯定是能“难倒英雄汉”的。

“教育均衡达标”的含义,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学生应“资源均衡地接受课程课堂教育”,教育应回归课堂,学校或校外不出现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逐利补课”现象。

“补课”本质意义,是指学生因事因病等原因缺课,落下进度了,老师在校内课外,为学生“补救”一下,目的是使学生赶上进度。但这种情况,老师是不收费的,基本就是老师的一种无偿的份内自主自发正常的职业行为。

哪像现在“补课”已发展成:“零食”当“主食”吃;不花钱或花小钱不行;课堂学过的内容又转移到课外重新“翻倒”;无论“胖的”“瘦的”都参加“补”,唯恐掉“膘”或“膘”达不到。

5

这真是一场学生接受教育“主次颠倒”现代化的“肉搏战”(就像某中学高三迎考口号说的:今天瘦下肉,明天能出头!)“疲劳战”(家长都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拼命你抗我我抗你的比赛“交钱”比赛“熬夜”,看谁的孩子“补”得更凶)和“金钱战”(补课费成为普通家庭孩子上学的重大开支)。

这样发展到最后,谁是赢家?本质上讲,根本就没有赢家。

家长都成了“残疾教育制度”和“自相残杀”战斗的牺牲品,并且在“战斗”中,“寒门”学子将更加受伤!

因为他们正是因为没有钱才成为“寒门”,现在又要参加“金钱大战”,结果肯定要雪上加霜,寒而又寒。

“非法”的“补课”,大家都趋之若鹜地把拿钱的手举得高过头顶挤着交钱去“补”,这种靠钱支撑的“教育”,没钱的“寒门”学子,今后的出路何在.


版权归成都名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料电话:18280222322  LB-cdmx

1706   0

分享到:
下拉加载